“您是否想过,婴儿也能欣赏艺术?
近年来,人们愈发认识到,生命早期的经历(包括艺术接触)对儿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022年3月,美国克莱福德·斯蒂尔美术馆(Clyfford Still Museum)推出了以婴儿为主角的双重创新尝试——“克莱福德·斯蒂尔:艺术与幼小心灵”展览,以及配套开展的“艺术爬行”(Art Crawl)教育项目。这两个项目专为0至14个月大的婴儿及其看护者设计,旨在为最年幼的观众打开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01
婴儿也是“联合策展人”
为迎接小观众们的到来,克莱福德·斯蒂尔美术馆于2022年首次推出了真正面向婴幼儿及其家庭的全龄展览“克莱福德·斯蒂尔:艺术与幼小心灵”。这是美术馆首次从展览布置、艺术品高度、导览内容等多方面,系统调整展览以适配早期学习者的需求。
本次展览由6个月至8岁的儿童与策展人共同完成,开创性地实现了“婴幼儿参与策展”。两位专业策展人Bailey Placzek与Nicole Cromartie将展览分为五大主题空间:“高对比” “尺度” “图案” “我们周围的世界” “颜色”,均依据儿童视觉发展研究与审美偏好设计。
孩子们不仅亲自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克莱福德·斯蒂尔的画作,还参与展厅与音频讲解的内容创作,协助开发互动体验装置,如:棱镜光影、图案投影、镜面互动及触觉画册等。工作人员发现:儿童不仅是学习者,更是共创者——他们对色彩、形状、光影的敏锐反应,反而帮助成人以更新颖的视角理解抽象艺术。
展览打破了“抽象艺术太复杂,儿童无法理解”的偏见,通过婴幼儿真实参与的案例,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直觉反应与独特表达力,也为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珍贵数据。
02
一场从上到下的“文化转变”
此次展览不是一次临时尝试,而是一次深远的机构转型。展览设计中引入了多项儿童友好元素,包括:
灵活的座位选择:提供地毯砖和软座垫,适合各年龄段访客
无文字图形介绍:为展厅主题设计直观图形,突破语言限制
降低展示高度:艺术品悬挂更低,确保儿童能轻松观赏
儿童视角解说:标签融入儿童的独特观点和解释
多感官体验:儿童主导的音频导览和美国手语
展览还促使整个机构进行“软性转型”:保安制服更亲切,增设婴儿车通行空间,张贴儿童“护画员”贴纸,标注友好路线,配备视觉引导卡等,使这座现代主义艺术殿堂更像一个包容多元的“学习场域”。
关于这一创新展览开发过程的信息,可以查阅Exhibition杂志2022年春季刊第41卷第1期的文章《“这幅画是饥饿怪物的隧道”:克莱福德·斯蒂尔博物馆与幼儿的协作策展》。
03
展览延伸出的“艺术爬行”项目
展览所带来的影响并未止步于展厅空间。美术馆意识到,即使是最年幼的婴儿也能在艺术中做出选择、表达偏好、建立联结。因此,在展览启动的同月,美术馆推出了其首个婴儿教育项目——“艺术爬行”(Art Crawl)。
“艺术爬行” 以展览中儿童共创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为基础,发展成为一个面向0–14个月婴儿及其看护者的常规性教育项目。该项目融入多感官材料、早教理念与家庭参与模式,在日常开放时间中开展,鼓励婴幼儿与家长一同探索艺术、建立情感联结。
可以说,“艺术与幼小心灵”展览激发了“艺术爬行”项目的诞生,而“艺术爬行”则承接并拓展了展览的公共教育愿景,使包容性艺术体验真正走进日常。
04
什么是“艺术爬行”?
“艺术爬行”旨在通过共同的艺术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并在充满感官刺激的环境中支持婴儿的早期学习。受瑞吉欧·艾米利亚早期儿童教育方法的启发,“艺术爬行” 将婴幼儿视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拥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会带领小观众观看艺术作品,并巧妙融入多感官材料,用于激发孩子参与作品的讨论并与之互动。
通过营造包容的氛围,博物馆力求确保即使是最小的观众也能在艺术空间中感受到归属感。同时,博物馆为看护者提供了实用的对话技巧,鼓励他们与宝宝积极互动,共同探讨艺术。每月的活动会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包括:
“画廊守护者”:鼓励婴儿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艺术
“策展ABC”:用字母游戏探索艺术术语
“探索粘土”与“多彩版画”:将触觉、视觉与创作融合在一起
“走进档案馆”与“大大的画作”:让婴儿探索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尺度差异
“艺术爬行”常常一票难求,充分体现了活动的价值和社区的强烈需求。博物馆将对低龄观众的关注视为其践行包容性承诺的重要体现,并通过支持最年幼群体的发展需求,为提升整个社区的福祉贡献力量。
视频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JbAIdWDIE&t=3s
05
为什么要带婴儿体验艺术?






以上所有图片来源于官网:https://clyffordstillmuseum.org/educators-families/artcrawl/
研究表明,艺术是婴儿最丰富的多感官输入来源之一,能有效调动其视觉、触觉乃至听觉系统。生命初期正是感官系统迅速发育、神经网络高速建立的阶段,而艺术恰恰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外部刺激。
例如,彩色画作与光影变化能促进视觉追踪能力;不同材质的触觉书籍与雕塑则有助于触觉分辨力的发展。这些感官体验不仅“有趣”,更是大脑神经通路形成的关键营养源,直接影响婴儿未来的感知与认知能力。
克莱福德·斯蒂尔美术馆通过“艺术爬行”将这些神经科学成果转化为切实可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对“全脑参与”理念的深刻理解。
06
媒体认可与影响力扩展
“艺术爬行”及相关婴幼儿活动已获得《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美国博物馆联盟(AAM)博客、Rocky Mountain PBS、IMLS(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研究所)资助项目等多家机构和主流媒体的关注。
项目评估显示:
观看展览后,观众认为“儿童应被欢迎进入现代艺术馆”的比例提升了17%;
68%的成年观众表示,展览中儿童的观点提升了他们的观展体验;
未携孩子参观的成年观众中有40%表示儿童的解读使他们更自信地理解艺术。
评估也显示,首次带婴儿进入美术馆的家庭在活动后表达出更高的情感归属感。一位参与者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太吵,博物馆不适合我们。但 ‘艺术爬行’ 让我们意识到,这里属于每个人。”
此外,“艺术爬行”也正在以授权模式推广至其他机构,例如蒙哥马利美术馆(MMFA)已在Art Bridges基金支持下开展本地项目实施。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报告截图
报告下载链接:
https://stillmuseum.wpenginepowered.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Young_Mind_Summative_Evaluation_Report_Trainer_Evaluation.pdf
带上您的小宝贝,一起踏上艺术探索之旅吧!
推荐阅读
婴幼儿博物馆生存指南——用文化与艺术滋养成长的第一课
#文老师的幼教笔记# 怎样带婴幼儿参观博物馆?
报名 | ELE童博汇·会客厅 Vol.7:博物馆也能服务婴幼儿吗?
婴幼儿STEAM:鼓励婴幼儿体验跨学科学习
参考资料
艺术之旅:婴儿及其照顾者的旅程https://clyffordstillmuseum.org/educators-families/artcrawl/
“等等,什么?艺术博物馆里的幼儿?” https://www.aam-us.org/2023/01/06/wait-what-toddlers-in-an-art-museum/
“艺术与年轻的心灵” https://clyffordstillmuseum.org/exhibitions/clyfford-still-art-and-the-young-mind/
责任编辑 / 刘清清
校对 / 王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