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木心
何为品味?
我们常听到对某人的褒奖是:“TA很有品味”。但,究竟何为品味?
品味(Taste),是一种基于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的选择行为。它是一个涉及审美感知力、判断力和个人价值观与偏好的综合概念。归根结底,品味,就是「把事物最佳化」的能力。
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品味的人”。

一个有品味的人,能更敏锐地感知世界,于日常之中,发现生活之美。良好的品味,塑造了独特的自己,和自足丰沛的生活。品味是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良好媒介,更是创造独特价值的重要基础。
苹果的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博朗首席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时装界的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MUJI的原研哉(Kenya Hara)、微信的张小龙……这些世界闻名的产品大师,将自己独特的品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从而推动了所在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正如一句话所说:“产品是价值观的实体化”。无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其最终都是为了联结人与技术,让生活更加美好。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对品质有追求的人,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产品。而新益Cre8te的团队,也正是通过品味的积累,恪守“创造美,传递爱”的发展理念,不断为用户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品味是一种能力
今天,品味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各大平台的推流技术,并非以价值为准则,而是根据用户喜好,不断推送类似信息,形成“信息茧房”,让每个平台用户,都成为困在大数据里,自以为“是”的人。
诚如蒋勋《品味四讲》所说:“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在无数内容中,筛选、提炼出那个最有意义、最具品质、最能引起共鸣的版本,这种判断力将成为人最稀缺,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这样的判断力,就是品味。
品味,可以理解为“带风格的判断力”。

尽管 AI能写文章、做设计、创作音乐甚至提出商业建议,但它无法拥有品味,因为它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也没有文化直觉。
品味来源于人类独特的判断——某个地方长大、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某种与个性密不可分的观点。
「品味」是一种过程的累积。它需要在自然、艺术、设计、音乐中感知美,需要通过阅读、旅行、艺术体验中积累判断力,需要对“何为优质”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品味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地体验、实践、汲取、总结。
AI时代,我们的应试教育,课本教育,也因此需要彻底地改变。让学生获得品味,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味?
(1)扩大孩子的认知圈。
在评判事物之前,让孩子多体验,主动接触不同风格的艺术,拓宽审美视野,并对有兴趣的方向进行专业深耕。
让孩子在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记录自己“喜欢/不喜欢”某作品的原因,提炼个人审美标准;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风。
优良的品质、精致的设计、承载的文化,唤起孩子对美的感知、对礼仪的重视、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

就像上战场一样,无论在训练场做多少次练习,都无法替代真实的经验。
经验,是每个人内化到大脑和肌肉里的本能反应。当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按部就班执行的时候,经验会先于认知发挥作用。
传递信息,改变的是信息差;传授知识,改变的是认知差;提供经验,改变的是行为模式。信息差+认知+行为的改变,最终才能带来结果的改变。

为学校提供美的校服;定制校园文创产品;建设创意空间;打造以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非遗文化等为载体的,启发美与创造力的【 项目实践课程】;推出包括文化传承、历史溯源、城市探索、自然环保、体育竞技等各类【 主题研学】……
由产品、课程、服务共同构建的美好校园生态平台,让学生获得由内而外、浸润式、体验式、实践式的美育成长。
让孩子拥有新的眼光,使其具备「把事物最佳化」的能力。在“创造美,传递爱”的路上,新益Cre8te 愿携学校同行、伴学生成长、让未来更美。

July
20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