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大赛
2025
初评评委访谈

2025汉正街·武汉国际时装周新汉派服装设计大赛
HANZHENG STREET
7月26日,2025汉正街·武汉国际时装周新汉派服装设计大赛初评评审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以“新生·绿意”为主题,聚焦可持续时尚与武汉城市文化的创新融合,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设计师参与角逐,充分展现了国内新锐设计师对绿色时尚与汉派美学的探索热情。
ONE
ONE
ONE
全国投稿踊跃
职业与院校设计力量同台竞技
据统计,参与本次大赛的职业设计师作品占比46.4%,院校师生作品占比53.6%,呈现出专业设计与新生代创意的激烈碰撞。参赛作品紧扣主题,围绕25-50岁都市白领的通勤需求,以春夏时装为载体,通过男装、女装或混合系列展现了对“新汉派”美学的多元诠释。

TWO
TWO
TWO
以“新生·绿意”为核
推动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届大赛要求作品深度融合武汉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可持续设计理念,强调创新性、商业性与工艺完成度的平衡。从初评稿件可见,许多设计师在面料选择上优先采用环保材质,在剪裁与细节中巧妙融入荆楚文化符号,同时兼顾实穿性与时尚度,充分呼应了大赛对“绿色时尚”的前瞻性倡导。


THREE
THREE
THREE
权威评审严把关
25强入围名单即将揭晓
目前,大赛组委会已组织专家评审团展开初评工作。评委将依据主题契合度、创意表现、市场潜力等核心标准,对作品进行综合打分。经过严格筛选后,最终25组优秀作品将晋级复赛,以下是评委对本次大赛的点评。
FOUR
FOUR
FOUR
评委点评
@武学伟:
金顶奖设计师、北京卓拉国际时装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WUD品牌总监
本次大赛的定位非常精准,突出展现了两个核心亮点:其一,将"通勤"场景置于赛道环境中进行演绎,精准捕捉了都市人群的日常需求;其二,通过色彩与设计元素的巧妙运用,生动呈现了武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评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两个维度的平衡考量。25件入围作品可从通勤场景的细分领域进行系统化梳理:按照户外运动、日常上班、商务正装等不同使用场景,明确划分作品定位。通过突出各类通勤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既展现了设计作品的实用功能性,又强化了不同品类间的特色区分。
@刘 薇 :
金顶奖设计师、北京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本次大赛初评作品在时尚创意和地域文化挖掘方面均有明显特点。武汉本土职业设计师作品也在图案、剪裁、配色上体现出完整度,给人印象深刻,多数作品不再只做“秀款”,而是可以面向市场的设计。同时,大多参赛作品也融入可持续环保理念,选择再生纤维和可循环降解面料的应用。另外,选手们对于汉派文化深层内涵的理解深度不同,但也催生出一些有趣的跨地域混搭风格。
@陈宇:
金顶奖设计师、陈宇STUDIO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从本届大赛作品的呈现来看,参赛者对于时尚创新与商业的理解和把握已具备一定基础。作品类型在三个方向上均有分布:设计师群体的作品更注重商业性,院校学生的作品则偏重创新性,而时尚性在企业和学生作品中均有较好体现。选手构成的多元化有效保障了三个维度的平衡表达,既提升了大赛的整体质量,也充分呼应了赛事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吸引了众多具有品牌工作背景的成熟设计师参与,其作品在时尚度与商业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同时,高水平院校的积极参与,为大赛注入了创新活力与设计生命力,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多样性。
@王永进:
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
在本届大赛中,设计师们充分展现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创新设计能力。作品以市场转化为导向,把握2026年流行趋势,巧妙将场景应用与消费需求相融合。设计师们在保持设计艺术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图案、色彩、款式、版型、材料及工艺之间的平衡关系,呈现出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从参赛作品来看,无论是突破性的廓形设计、鲜明的风格表达,还是创新的图案表现手法,都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这些设计不仅符合现代都市白领的审美与功能需求,更通过前瞻性的时尚语言诠释了"新汉派"美学的无限可能。我们期待这些优秀设计在后续的成衣制作中得以完美呈现,并在武汉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程 琦 :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教授
本届大赛以武汉汉正街为核心创作场域,这一承载五百年商埠文明的历史街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时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从明清时期的漕运码头到现代商贸中心,汉正街积淀的码头文化、市井精神与商业基因,在建筑肌理(青砖牌坊、街巷拓扑)、生活场景(早市喧嚣、货郎往来)、自然意象(长江水纹、船舶轮廓)等层面都凝结成可视觉化的设计语素。建议参赛者可通过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挖掘:一是物质空间层面,如骑楼建筑的层叠结构、巷道网络的迂回韵律可转化为剪裁逻辑;二是人文活动层面,挑夫扁担的力学曲线、布匹市场的色彩碰撞能延伸为设计细节;三是精神符号层面,"江湖"文化的包容性与商帮精神的开拓性可升华为设计哲学。对于非本土设计师,建议采用"文化考古"式调研方法,通过历史影像、方言词汇、民俗器物等载体进行符号解码,避免表象化的元素拼贴,真正实现从地域基因到时尚语言的创造性转译。
本届大赛决赛将于武汉国际时装周期间举行,届时入围设计师将完成成衣制作并进行动态秀演。请持续关注大赛消息,让我们共同见证新生代设计师们如何用针线编织梦想,用创意重塑经典。
来源: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