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06月18日讯,电影《王牌特工》中,科林·费尔斯在教导对绅士格调一无所知的艾格西时说,在极为严谨的场合“要选择牛津鞋,但不要布洛克花纹”。
牛津鞋(Oxford)来自于一场有关风格的反叛,从名字可以看出,发起方是牛津大学的学生。17世纪中期,牛津人想从长筒军靴中解放被“束缚”的双脚,于是引进了低鞋帮的设计。随着男性时装潮流由奢华主义转向实用主义,牛津鞋才真正流行开来。它的鞋面由整块皮制成,两片鞋耳与帮面一体成型,不能完全打开,系上鞋带后襟片紧闭。
牛津鞋
第一批接受牛津鞋的美国人包括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他们发现这款稳重、利落的鞋型尤其适合想要摒除粗鄙形象的新兴中产阶级。到了1830年,几乎所有舞厅里都充斥着牛津鞋。除了英国人和美国人,挑剔的意大利人也意识到了它的优点。一双鞋头不那么圆、不那么方也不那么尖的纯黑素面牛津鞋,配上黑、白领结,便能满足各大盛装晚会的着装要求。
布洛克鞋
当温莎公爵首次炫耀他新定制来的绒面小牛皮牛津鞋时,一位绅士对这种大胆的改良持保留态度。在传统的印象中,牛津鞋只能是黑色、光面皮,其他颜色和材质都不够正统。公爵的朋友反驳道:“别人这么穿可能有问题,但他见闻广博,所以,没问题。”温莎公爵在时尚潮流方面的大胆尝试令规定绅士服饰的严苛礼仪和规范逐渐失效了。
布洛克鞋
在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那个年代,“布洛克”(Brogue)特指起源于苏格兰和爱尔兰乡间、未经鞣制的穿孔皮鞋。然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曾作为狩猎、射击和捕鱼爱好者专用的布洛克鞋出现在了高尔夫球场上,穿着它的还是温莎公爵。托温莎公爵的福,如今说起布洛克,多指其花哨的装饰工艺——当多片皮料拼合时,出现外层的镂空小孔、拼片边缘的锯齿状设计,所以又了布洛克牛津鞋或布洛克乐福鞋。不过由于其田园牧歌式的起源,相比于三截牛津鞋,布洛克花纹被认为不够庄重。
牛津鞋
男鞋的经典款式最常被混淆的莫过于牛津鞋和德比鞋(Derby)。虽然两者有不同的起源,但同为浅口鞋,区分细节仅在鞋耳和鞋舌上,加之布洛克概念的搅和,令人难分难解。德比鞋从运动靴演变而来,两片鞋耳是后缝在鞋面上的“搭片”,可以完全分开。它一方面让脚更易塞入,另一方面也能调整两片鞋耳之间的空隙。相比牛津鞋的封闭式绑带,德比鞋是对胖脚友好的鞋型。
德比鞋
在穿着上,德比鞋较牛津鞋多了一份轻松与舒适,糅合正式与休闲的特性,广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大为普及。不管是需要穿着正式服装的商务活动,或是个人休闲时相搭配帅气的牛仔裤,德比鞋都是能运用自如的百搭鞋款。这些令人头疼的细节,只有那些花花公子(The Dandy)才分得清。就像区分红酒杯、白酒杯、香槟杯那样,对于熟识特定礼仪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
德比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即便在英国这个发源地,牛津鞋也不再是严肃和教养的代表了,它成了华丽、复古的回返——比起英国首相布莱尔,一个戴着软呢帽、细领带的浪子更能把它发扬光大。正如摇滚乐手皮特·多赫提所说:“花花公子所描述的并不只是穿衣和言行的范畴,还有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接近信仰的、精神和智力上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