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课堂到生活
往年国内外美育创新案例
· 2023年北京中关村三小开学典礼:300余名学生在央美专家指导下,集体创作50米《千里江山图》,作品在国家大剧院展出(教育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典型案例集》收录)。
· 2024年上海卢湾一小创新课程: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发"青铜器里的数学密码"课程,学生通过测量青铜器发现黄金分割原理,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奖。

在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美育展现出了更深远的价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指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创新。"
2025年,教育部正式将“审美素养”纳入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标志着美育从“软任务”升级为“硬指标”。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则推出了“元宇宙美育实验室”,学生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敦煌石窟,不仅能临摹壁画,还能通过手势“修复”剥落的颜料,系统会自动记录修复过程并生成学习报告。该项目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上展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文化遗产教育”创新奖。
教育部《2026-2030年学校美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建立“国家美育数字资源库”,利用5G+全息技术实现“云端艺术课堂”。学校可通过VR设备“走进”故宫博物院,与文物修复师实时互动;孩子们能通过AR技术,将名家画作投射在教室墙面进行临摹。用科技赋能,打破时空限制。

未来美育将深度融合科技与人文,培养跨界创新人才。
新学期伊始,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美育是最温柔的唤醒方式。"
当知识被赋予美的形态,学习就变成了生命的舞蹈。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开学第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