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东华大学的二级学院,是面向市场、面向终身教育的资源与服务平台。学院依托学校纺织、艺术、材料与服装等特色学科,面向未来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多年来举办多类型、适合多元群体、不同场景下的非学历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视野宽阔、执行力强,具备创新意识,拥有高素质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在“东华大学--惠安校服箱包企业新生代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致辞中提到,惠安的校服箱包产业正处于从“制造”向“智造”、从“代工”向“品牌”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的未来不是由机器设备定义的,而是由人——由有理想、有担当、有远见的一代人定义的。
他表示,本次研修班立足东华大学优势学科与产业实践,聚焦新生代管理者的实际痛点与能力短板,引导学员更新认知、提升能力,与东华同频成长。
在此背景下,2025年10月28日,来自东华大学-惠安校服企业管理研修班的40余位企业家走进哈芙琳智能生产中心,开展研学交流活动,共探校服产业新方向。惠安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晓寅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活动。


集思广益:
共探校服产业新方向
哈芙琳智能生产中心作为东华大学--惠安校服箱包企业管理研修班的精选研学基地,本次参访以“传承·创新·跃迁”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与品牌升级”为核心,通过实地观摩与深度交流,为学员提供产业转型的一手经验。
在工作坊交流环节,哈芙琳产品设计总监路琳娜分享了哈芙琳校服设计的“四步法”方法论。

图 | 哈芙琳产品设计总监--路琳娜
具体而言,哈芙琳以学校文化为主轴,从SIS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出发,通过校服设计四步法——风格、组合、色系、文化元素,逐步实现校服功能、视觉、专属、学校文化、育人五个层次的价值。
哈芙琳首席设计师杨艳以上海交大附中校服为例,生动阐释了校服设计“四步法”的实践应用。

图 | 哈芙琳首席设计师--杨艳
设计师详细解析了如何从校园文化中提炼设计元素,通过色彩体系、版型优化与细节工艺平衡审美与实用需求。研修班学员围绕“一校一品”定制化解决方案展开探讨,尤其关注如何将地域特色与功能性面料结合,提升校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此次分享为研修班学员提供了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塑造、从功能满足到价值传递的系统性思路,展现了哈芙琳以设计赋能教育品牌的实践成果。

以行促知:
体验科技驱动下的校服智能化生产
参访第二站聚焦哈芙琳的实体运营与生产场景。在哈芙琳校服馆,学员们通过系统化的展陈,全面了解了哈芙琳的品牌发展历程、中外校服文化演进及产品创新体系。馆内重点展示了以“城市印象”和“名校风采”为主题的两大展区,凸显哈芙琳如何将地域文化、教育理念与功能性设计深度融合。

图 | 哈芙琳校服馆
在智能生产中心,学员们深入哈芙琳“智能工厂”,了解校服智能化生产模式。接待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哈芙琳使用的全自动排料软件和绘图仪,引进的德国进口的自动铺布机、多层自动裁床、少层自动裁床等先进设备。

图 | 惠安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晓寅(左)
哈芙琳以全自动代替人工,实现标准化操作流程,既提升了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又确保产品的质量。
学员们观察到,引进的衣拿智能吊挂系统,使得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让一件校服从裁片到成衣实现“全程不落地”。

图 | 智能吊挂系统
这种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管理结合的模式,为惠安校服箱包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展示了哈芙琳在校服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搭建了惠安产业升级与高校资源的对接桥梁。通过设计方法论沉淀、智能生产实地观摩与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经验的分享,为新生代管理者注入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动能。
未来,哈芙琳将持续开放产业实践平台,与高校、行业协会共建人才培养生态,助力中国校服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