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舞蹈剧《只此青绿》让北宋《千里江山图》的壮美山水跃然舞台,当水墨意境从宣纸走向衣襟,派逊则以一场持续多年的设计实践,让校服成为中国美学走进校园的载体。
本期开始,“藏在校服里的中国美学”系列专题将从色彩、纹样、形制三个维度,系统解读派逊如何将中国文化的深沉脉络,编织进现代校服的经纬之间。

图|在苏州博物馆拍摄的派逊品牌形象片
色彩叙事
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融合
《青色极简史》里说,青色是最懂东方的颜色——能衬得素布清雅,也撑得起华服的庄重,从轻灵到沉稳,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尺度。派逊《霁雨青穹》系列作品,便是把这份“懂”织进了校服里。

图|派逊《霁雨青穹》系列作品
设计师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提取色调,调和出三种色:“远山黛”是雨后青山的朦胧,“春水碧”是江南初涨的溪流,“松石青”是古画里山石的苍劲。没有浓墨重彩的刻意,只有淡淡的、从画里透出来的雅致。
纹样新生
传统符号的现代演绎
在纹样设计上,派逊跳脱出单纯的符号堆砌,深入挖掘每个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其与现代校服完美融合。

图|中国校服设计大赛小学生制式系列特等奖作品
《琢玉记》
山东省第七届校服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锦韵江南》的设计中,云锦的华美、祥云纹的吉祥寓意、盘扣的精致,与校服的现代剪裁相得益彰;中国校服设计大赛小学生制式系列特等奖作品《琢玉记》从非遗玉雕中汲取灵感,以“琢玉成器”的精神内核,选取象征吉祥的缠枝纹与代表坚毅的鱼鳞纹,通过烫花工艺缀于校服之上。

图|中国校服设计大赛初中生运动系列特等奖作品
《碧海潮生》
中国校服设计大赛初中生运动系列特等奖作品《碧海潮生》则巧妙融入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江涯海水纹”,既保留了祥瑞、坚韧的原始寓意,又以流线型剪裁呼应青少年的活力特质。
形制创新
文化符号的功能化表达
派逊在形制设计上同样匠心独运,让传统文化符号不仅美观,更兼具实用功能。

图|派逊校服设计中运用的回纹元素
回纹织新,经纬见天地。派逊从中国传统回纹中汲取灵感,将这一象征“富贵不断、绵延永续”的经典纹样,通过现代织带与罗纹工艺,运用于校服袖口、领边与下摆等处。回纹织带不仅强化了校服的结构性,更以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线条,传递出中华文化中秩序与循环的美学观念。

图|“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作品
《金陵风华》
“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作品《金陵风华》系列更是将南京城墙的厚重历史融入设计,通过结构线条与细节装饰,展现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让地方文化在校服中得到创新性传递。
文脉相承
从传统到未来的设计思考
从2015年获评教育部“最美校服”,到2025年多项设计作品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派逊用实力证明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无限可能。
“不负每一个生命只此一次的童年和青春”,这不仅是派逊的品牌愿景,也是其设计灵感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派逊的校服世界中,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相协调,舒适性与功能性兼具,文化内涵和设计美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审美。

















